铠装钢带作为电缆的关键防护层,其质量直接影响电缆的机械强度、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。铠装钢带的质量控制需贯穿材料选择、生产加工、成品检测及使用维护全流程,以下是具体措施:
一、原材料质量控制
材质标准
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冷轧钢带(如Q195、Q235)或镀锌钢带,确保抗拉强度≥300N/mm²、伸长率≥20%。
镀锌层需均匀完整,锌层重量≥60g/m²(热镀锌)或≥12g/m²(电镀锌),无漏镀、剥落、裂纹等缺陷。
涂漆钢带需采用环氧树脂、聚酯等耐候性涂料,漆膜厚度≥10μm,附着力符合GB/T 1720标准。
入库检验
检查钢带表面光洁度,无夹层、毛刺、砂孔、锈蚀等缺陷。
使用千分尺测量厚度,薄点不低于工艺要求值的90%。
抽样进行拉伸试验和镀锌层附着力测试,不合格批次直接退货。
二、生产过程控制
绕包工艺参数
绕包方向:双层铠装采用左向螺旋间隙绕包,内层间隙被外层覆盖,确保防护连续性。
绕包张力:通过张力控制器实时调整,确保钢带放出张力稳定,避免缆芯变形或结构松散。
重叠与间隙:上下两层钢带重叠≥带宽的1/4,间隙≤带宽的1/3(单芯电缆采用不锈钢带间隙绕包,多芯电缆采用镀锌钢带间隙绕包)。
接头处理
钢带接头采用点焊机焊接,焊接强度≥母材强度的80%,接头平整无毛刺。
焊接处刷防锈漆或喷锌处理,防止腐蚀介质侵入。
接头位置需错开,避免在同一截面形成薄弱点。
设备维护
定期检查铠装机绕包头、导轮、牵引装置等部件的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磨损件。
清洁设备表面油污和金属屑,防止污染钢带表面。
校准张力控制器、计米器等仪表,确保工艺参数准确。
三、成品质量检测
外观检查
铠装层应圆整、紧密,无卷边、缺口、波浪形扭曲等缺陷。
钢带表面防锈层完整,无划伤、剥落现象。
使用放大镜或内窥镜检查绕包间隙,确保符合工艺要求。
尺寸检测
使用卡尺测量铠装后电缆外径,偏差控制在±2mm以内。
抽样测量钢带厚度,确保薄点符合标准。
检查绕包节距(每米绕包圈数),偏差≤5%。
性能测试
机械性能:进行弯曲试验(弯曲半径≤4D)和冲击试验(落锤高度1m),铠装层无开裂、脱落。
耐腐蚀性:盐雾试验(48h)后,镀锌层无红锈,涂漆层无起泡、剥落。
电气性能:测量铠装层与导体间的绝缘电阻,≥100MΩ·km。
四、包装与运输防护
包装要求
使用防潮纸或塑料薄膜包裹铠装钢带,防止受潮生锈。
木箱或铁架包装,内部填充缓冲材料,避免运输中碰撞损坏。
包装上标注产品规格、批次号、生产日期等信息,便于追溯。
运输规范
运输车辆需清洁干燥,避免与酸、碱等腐蚀性物质混装。
钢带卷材应直立放置,固定牢固,防止滚动倾倒。
雨雪天气需覆盖防雨布,防止淋湿。
五、使用与维护管理
安装规范
铠装钢带需与接地线可靠连接,接地电阻≤4Ω,确保防雷效果。
安装时避免过度弯曲(弯曲半径≥6D),防止铠装层开裂。
穿管敷设时,管道内径≥1.5倍电缆外径,减少摩擦损伤。
定期检查
每半年检查铠装层外观,发现锈蚀、破损及时修复。
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铠装层温度,异常升温(≥环境温度10℃)需排查原因。
记录检查数据,建立质量档案,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。